刘宏超:笔触。
👆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
刘宏超的绘画,在主题上并无新意,甚至堪称陈旧,但奇怪的是,他的画却极容易让人“掉”进去。
就像那天在中央美院美术馆,那么多毕业生作品,他是少数几个让我驻足停留的作者——无非是街景、玻璃窗上的吊灯倒影、水的波纹,等等,是油画系学生都难以越过的训练内容,是很多人进入“自由创作”后避之不及的题材。
那么,是什么吸引了我呢?
也许是笔触。我似乎能看到他就在作画,将颜料调匀,干湿浓淡都得体,然后下笔,坚硬平整的木板回应笔尖,让艺术家感受那种轻微的回弹,促使他思考下一笔的力度、方向,是否叠加,是否交错,是否延续,还是说在另一个空白处另起炉灶。
梵高的画之所以动人,毫无疑问笔触占据了重要(即便不是最重要)的地位。“笔触”,大概是一种动名词,蕴含动作的前因后果,一个“触”字,大可揭示艺术心理学的内核。只不过,刘宏超的笔触是疏简的,是虚薄的,不追求堆积的效果,只是淡淡地涂抹,动作极小,但又在小心翼翼里保持了敏感和灵动。
我一直认为,如果一件绘画具有让观众代入、想象自己即是作者的效果,那么,它就是一张好画。因为它神奇地打开了一道缝,让你登艺术之堂奥。然而高堂深居之内有什么,是什么,那是艺术的奥秘,是不可言说而只能意会,乃至孤独地去证悟的。
至于其内容的某些突兀之处——比如故意在此前的构图中保留的首次绘画痕迹,比如所选择的视角,如其所说的那些平常被忽略的地方,还有他的简淡而自洽的颜色体系,我相信有心人都能看出来,在此不赘述了。
子曰,发乎情,止乎礼。抛开这句话的正解,我认为关隘在于克制。刘宏超的绘画也是克制的——在克制之前有情,克制之后有礼,在我看来,这大概算是绘画的“中道”吧。
有一阵子没发艺术家的小问答了,以下请大家看访谈。
刘宏超
1998年生,河北承德人,2023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
〇 :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?
L :懒散,没什么自制力,且不善于和别人交际。
〇 :记忆犹新的小时候二三事。
L :小时候总爱到外面乱捡东西带回家去。四五年级的时候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到建筑工地的砂石堆里面捡石头,尤其喜欢透明的石头,捡到一块好看的石头就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,有时放学后能在外面捡到天黑。六年级时我迷上了哈利波特,就到小区的花园里撅树枝拿回家做魔杖。初一时在楼下花园里捡到了一个猫的头骨,我非常喜欢,拿到家里刷洗干净又用胶水把晃动的牙齿粘牢,收藏了好久。但总有人和我说这东西阴气太重不能放在家里。所有这些东西最后都在搬家时遗失了。
〇 :学习绘画的过程中,哪些人或事影响你较大?
L :我的爷爷。我小时候最喜欢和爷爷玩,他的手很巧,也有一些画画的功底,我会经常缠着他让他给我做小玩具,或者画画给我看。次数多了,有时爷爷的画总不能使我满意,而我又解释不清,就渐渐开始尝试着自己画了起来,那时也就五六岁吧,爷爷就是我接触画画的开端。
〇 :你好像本科不是学油画的对吗?后来考研进入央美油画系,为什么对油画这么有热情?
L :本科没有学油画倒也没啥特别的原因,纯属是高中在画室没有好好学习,当时的目标就是美院的油画系,但是考试成绩一塌糊涂。后来到了大学又觉得不甘心,这才考研来到了央美。
〇 :说说你在油画创作上的一些思考吧,是否有统一的逻辑?
L :我近期的创作大多数是实景写生,我觉得比较值得说明的是取景时的选择。
一般情况下,我会避免过于大众化的构图或视角,也不会选择过于标志性或美的画面,我希望作品给人的感觉就像我们每天都会看到但又被忽略的,从未惹人注意的角落。
对我来说,确定"要画什么"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,我经常会画窗外的风景,但在刚刚来到一个环境的时候,是很难找到周围有什么可画之处的,往往要经过十多天的熟悉,才能渐渐找到灵感。
而对于构思性的创作,其灵感常常来自某段记忆或梦中的画面,我会在草稿中慢慢将其具像化,而后再寻找贴合我想象的素材,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偏离最初的画面印象,以求传达出我所感受到的某种不可言说的情感。
〇 :形式上的思考呢?看你研究生毕业作品,首要的感觉是绘画性很强,说说你对“绘画性”的理解。而且似乎你在一张画上花费的时间很长。
L :我认为绘画性大概和我的画法有关吧。我习惯将油画颜料稀释到很薄的状态,半透明的一遍遍覆盖。这样每一遍都会露出下面一层的笔触痕迹,层层叠加最后形成比较丰富的效果。
在画的过程中我不会对最终画面效果做过多的预设,有时会突发奇想在画面中随意添加东西,修改时也不会完全覆盖,而是会留下一些痕迹,对于绘画过程中随机产生的效果,有时也会加以保留。
阜通西大街 局部
如在《阜通西大街》中,最开始在画面左侧画了一束插在玻璃瓶中的月季果(不赶紧画完果子就蔫了),但在加入街景后,发现这一束果子破坏了构图,于是只能忍痛覆盖掉,但最终还是只将叶子全部盖掉而保留了几个果子,形成了如今的效果。
《游乐场》左下角的点状笔触是刚开始画的时候随便点的,后面又觉得这几笔很好看,最终还是保留了下来。
我希望我的画就像一片未完工的建筑工地,到处充斥着脚手架和砖头,永远都处在施工中,而不是建设完工后呆板的整齐划一的楼房。
〇 :你的作品简介很简单,“身边的风景”,但感觉背后应该有一些故事,毕竟过去几年我们都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时期,能否结合几件作品具体说一说?
L :说实话,我并没有刻意表达特殊时期的内容。值得一提的是,《阜通西大街》这幅画确实因此遭到了一些波折。这幅画开始于2022年的11月,那时窗外的树叶刚刚泛黄,原本的计划是 到第二年1月初放寒假时画完,回家就可以开启下一幅的创作。但是很不幸,11月底就突然开始了封校,随后就是紧急离校。我很担心,如果到明年开春才能返校的话,我就正好错过了冬天这一段我本来想画的时间,况且到了三月份,太阳光照的角度也完全不一样了,我曾经一度想翻墙回画室住上一阵子把它画完,但最终还是放弃了。所幸下学期开学很早,回到学校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树木还没发芽,让我得以将这幅画完成。
〇 :毕业了,有什么想法吗?生计和生活怎么样?
L :目前在打工挣钱,没什么业余时间。希望以后有时间闲下来了能多画点画。
〇 :除了绘画,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?典型一天是怎么样的?
L :很喜欢唱歌,有机会就要唱。研究生时典型的一天:睡到10点醒,11点起床吃饭,12点到画室画画,整个下午和晚上就在画室里度过了,晚上11点回到宿舍,肚子饿了点个外卖吃一吃,12点上床睡觉。
〇 :你觉得十年后自己的生活状态会是怎么样的?如果不做艺术,你会做什么?
L :我觉得有可能是当个职业艺术家,也有可能是到某所大学里去当老师。不做艺术的话,其实我挺想学物理搞科研的。总之还是想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。
〇 :说说你的家乡吧,以及,国外有你想去工作/生活的地方吗?说说理由。
L :我的家乡是河北省承德市,这里有避暑山庄,还有普通话!我没有出过国,如果可以的话,我想去一个冬天不冷,夏天不热的地方。
〇 :最近感到快乐和悲伤的一件事。
L :快乐的事是毕业展上收到了很多人的鼓励和祝福,在工作的地方认识了一些很好的朋友。悲伤的事倒是没啥,就是最近这半年太忙了,很多事没处理好。
〇 :最近在看的电影/书。
L :《攻壳机动队》神中神。《百年孤独》看了几遍都看不腻。
〇 :最近做过的一个梦。
L :画下来了,其实是前年做过的梦了,这个月夜雪地的场景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毕业创作。
更多作品
草稿
摄影